
月经量少要吃什么补?月经量骤然变少吃什么药好?枸杞炖羊肉。去羊腿肉1000克,整块用开水煮透,放冷水中洗净血沫,切块;锅中油热时,下羊肉整块,用开水煮,姜片煸炒,烹入料酒炝锅,翻炒后倒入五十克枸杞子和2000毫升清汤,加之盐、葱各适度,烧开,去浮沫,文火炖60~90分钟;待羊肉煮烂,去葱、姜,加入适量味素,食肉喝汤。此汤可补肾养血,适用于肾阳亏虚所致的月经少或点滴不净、色淡红或暗红、质稀、腰部和膝盖酸麻无力、头晕耳鸣,或小腹冷、夜尿频。
⑴薏苡仁山药粥。去薏仁仁、山药、芡实各三十克,大米的一种一百克,共为细末煮粥食用。适合于湿痰内阻导致的月经过少。
⑵红花黑豆饮。取红花十克、黑豆90克、红糖60克,水煎后食豆喝汤。适宜于肾虚血亏或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经过少。
3、丝瓜子汤。取丝瓜子9克、红糖适量、黄酒少许,将丝瓜子焙干,水煎,加红糖,用黄酒冲服,每天一次,月经前连服3~5天。此汤主治血滞而至的经量稀少、色暗。
四、乌鸡汤。取乌鸡1只,宰杀,清洗净,去脏杂;把当归、 黄芪、茯苓各9克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,放沙锅内煮熟;去药渣,加入调味料后食肉喝汤,分2~3次服完。月事前每天一剂,连服3~五次。次汤能健脾养心、益气养血;适用于血气不足而至的月经过少、经色稀淡、头晕眼花、心悸怔忡、面色萎黄、小腹空坠。
1、血虚治法:补血和营通经。
方药:
党参12克 黄芪12克 茯苓12克炒白术十克 大白芍12克当归9克 川芎六克 熟地12克 仙灵脾9克 山茱萸9克
鸡血藤12克加减:脾胃虚弱食少者,加砂仁3克(后下)、陈皮6克;经期者,宜加红花6克、川牛膝9克、路路通10克;四肢不暖者,加桂枝6克;下腹隐冷者,加文叶9克、乌药9克。
2、肾虚治法:益肾养血调经。
方药:
菟丝子12克 杜仲十克 枸杞子12克 山茱萸9克 当归9克 熟地10克 淮山药12克白茯苓10克 巴戟天10克 仙灵脾10克
补骨脂9克加减:经期加莪术12克、香附9克;畏寒肢冷者加桂枝6克、熟附片9克、乌药9克。
3、血瘀治法:活血化瘀疏经。
方药:
桃仁9克 红花6克 当归10克川芎6克赤芍9克 生地9克 香附9克失笑散9克(包煎)乌药9克 泽兰叶12克
京三棱9克加减:瘀久化热者加丹皮9克、炒山桅十克;腹胀者加枳壳9克、木香9克;经少不畅腹痛者加桂枝6克、莪术12克、王不留行籽9克;气滞淤血者加木香9克、小茴香6克。
4、痰湿治法臊湿豁痰通络。
方药;
白茯苓12克 法半夏10克 陈皮6克 炙甘草3克苍术9克 香附9克 胆南星十克 枳壳9克 六神曲9克
丹参12克加减:经期者,加没药9克、路路通10克、益母草十五克,去甘草;苔白腻,院问者,去甘草,加木香9克、砂仁3克(后下);肾虚者,加锁阳10克、熟附片9克,或紫石英15克。
5、宫寒型
这种身体素质常发出生于爱吃冰冷食物的女性。月经较易延后,经量较少或色彩较暗,有些在月经来前或来潮时小腹冷痛,剧烈时甚至面容气色发青,四肢冰冷,热敷则酸痛可稍微减轻。诊察时,常可发现舌质颜色较淡,舌苔白,脉沈紧。治宜温经祛寒,并应忌吃生冷的食品。
用生姜15克,艾叶10克。水1碗煎至半碗去渣,鸡蛋1个去壳搅拌,置入汤内煮熟服用,每日1--2次(艾蒿使用量不宜太多,屡屡60克便可,若食用太多会有恶心,呕吐的反作用)。
6、肝郁型
月经周期较不规则,月经来潮前易多愁善感,烦躁容易发怒或情绪不安定,乳房易胀痛。舌边暗,苔薄白或薄黄,脉弦。多见于经前紧迫症候群。治疗宜舒解肝脏解郁。
取鲨鱼1片洗净。香附拍破,与姜丝铺在鱼肉上,抹盐,入蒸锅隔水蒸约四十分钟(体内燥热者不宜食用)。
Tips:
在日常生活里有很多女性来月经的时候都会发生月经不调的现象,月经不调不只体现在月经不纪律上头,同样会体现在月经过多少上面,有一些女性在来月事的时间,月经量会特别少,而月经量少就会导致来月事的时间肚子痛,因此这个时间就可以吃一些催血的药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