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多岁失去孩子做供卵试管婴儿好还是领养更好?

问题描述:

文章编辑2025-09-16 11:48:06 文章浏览量975 浏览
郭医生医生头像

郭医生

医生图标主治医师

流产、早孕反应、妊娠、产褥期、先兆流产、宫外孕

50岁女性做试管的成功率很低,因此说失去独生子女之后最好是选择领养,尽管说领养的孩子和夫妻两没有什么血统关系,但是把他养育长大的话,我信赖孩子和亲生的应该没什么不同,而且供卵试管采用的卵子也是人家提供的,虽有男性一方的基因,但女方也只是孕育,所以选择领养是风险最小的,只是到底哪类形式详细或是看个人的选择。

Tips:

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和女性的年纪有比较大的关系,如果比较年少的女性做试管,陈功率就会越高,尤其是而立之年以下的女性,供卵成功率能在50%之上。但是年纪越大的话,供卵试管的成功率也是很低的,五十岁以上的女性供卵试管的成功率惟独20%左右,想供卵也要及早。

虽然说领养不必经历生育,但是办法养也是具备条件的,所以说在确定自身是可以领养的状况下,中年女性最好是去领养,要不然即使是做试管成功了,亦会出现一些孕期并发症,祸患身体康健,终归是领养一个孩子好孩子做是供卵好,可以看看这些女性们的看法:

我儿子是见义勇为牺牲的,我们一家人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都不能接受。特别是我,刚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脑子都是一片空白的,活生生的一个人都没了,他才18岁,以后还有很长的路啊。我每天都是以泪洗面的,经常在梦里梦见孩子,有一次梦到他说下辈子投胎继续来给我当儿子,然后我就决定振作起来,去做了试管。因为我比较年轻,所以一次性就成功了,我家孩子出生后我就觉得像是儿子投胎来的。 

团年饭

是我的话我应该会选择领养,我37岁的时候怀孕生下我家老大,我属于是结婚比较晚,然后又一直忙事业的人。当时我以为怀孕也很轻松,但是没想到怀孕之后各种并发症,三天两头都往医院跑,我朋友20多岁生孩子的,都没这么多毛病,我真的好后悔。要是让我在50岁生孩子,我感觉会要了我的命,所以领养好点吧。 

念奴娇

想要孩子最好还是尝试自己怀啊,是自己的孩子最好,如果不是的话还是别自己生了。做试管又麻烦,对身体的影响又大,还不如去领养一个孩子呢。现在好多小孩都很懂事的,而且给他们一个家他们真的是很懂得感恩,我一个朋友领养了个小男孩,懂事的让人心疼,现在一家三口在一起生活的可幸福了。 

凯瑟琳

Tips:

无论是选择领养还是供卵生子,自主选择权都在个人手上,既然决定了要孩子,如此在他来到家里随后就一定要好好对待他。中年女性做试管的风险偏大,但若想尝试的话,或是可能会成功的,自己思索清楚才是最关键的。

特别声明:

1、本文由天韵赐禧整理发布,未经许可禁止转载、抄袭及引用,本文永久地址:https://www.qm120.com/pgd/ask/35599.html

2、本站所有内容均不能代替医生的当面诊断,内容仅供参考,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责任。

相关推荐

相关推荐

RELATE
  • 婴儿吃了溶豆这种零食会不会有危害出现?

    我家宝宝快一岁了,很喜欢我给他买的溶豆,当小零食吃,有时候哄不住他也可以给他吃一点,很管用,但是我这两天在上网的时候,看到有人说这种小零食会对婴儿有危害,最大的表现就是腹泻、肠胃不适,我听了很担心,因为我家宝宝吃了很多这种溶豆,但暂时还没有出现这些症状,所以我就想问一下这是不是真的啊?

    梁医生医生头像

    梁医生

    #亲子育儿
  • 唐氏儿出生后最晚3岁才能从面相发现吗?

    我朋友在怀孕的时候没有做唐氏筛查,现在孩子出生一个月了,她说感觉宝宝眼睛有时候感觉外翻的,害怕宝宝是唐氏儿,但目前看起来没有啥问题,我有点好奇唐氏宝宝的话,几岁能发现,看到有人说是最晚3岁才能从面相看出来,我有点疑惑,所以想问问大家真的3岁才能从看面相特征发现吗?

    田医生医生头像

    田医生

    #唐氏筛查
  • 一天吃两个妙可蓝多奶酪棒对5岁孩子身体好不好呢?

    我家宝宝已经5岁了,最近发现市面上有很多奶酪棒产品,我们家宝宝也特别喜欢吃,每次去超市都要买很多才行,我看很多人都买妙可蓝多奶酪棒,觉得口味不错,配料成分也很安全,买回家之后我发现孩子一天吃两个,连续吃了很多天,我怕吃太多会影响身体,请问这样对孩子身体好不好呢?

    魏医生医生头像

    魏医生

    #奶酪棒
  • 聪明早说话富贵晚长牙的说法有科学依据吗?

    我家宝宝已经1岁多了,目前还不会说话,牙齿也长得比较慢,我平时给喂得奶粉是进口的,配料表上也显示营养丰富,还给他吃各种营养品,但是他的发育就是跟不上,我真的很着急,但家里的老人很高兴,说什么聪明早说话富贵晚长牙,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听到这种说法的,但我也不知道该从哪里反驳,所以就想来问问大家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?

    郭医生医生头像

    郭医生

    #亲子育儿